受阿根廷国内经济危机持续发酵影响,阿根廷牛肉出口遭遇重创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5 年 3 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同比暴跌 36%,其中对华出口量降至 1.7 万吨,创下 2023 年以来单月最低水平,凸显其在主要市场的供应收缩压力。
多重危机叠加冲击产业根基
阿根廷牧牛业正面临成本与产能的双重打击。由于通胀高企(2024 年累计涨幅达 143%),饲料价格同比飙升 58%,牧场主被迫提前屠宰母牛以减少养殖亏损。阿根廷农村协会(SRA)指出,2024 年母牛屠宰量同比增加 22%,导致牛群存栏量下降至 3300 万头,为近 10 年最低水平,直接削弱未来 2-3 年的可持续产能。
作为阿根廷牛肉最大出口市场,中国长期占据其出口份额的 60%-70%。但 2025 年以来,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国产牛肉替代效应影响,中国进口商对阿牛肉采购趋于谨慎。3 月对华出口量较 2024 年同期的 2.66 万吨减少 36%,反映出传统市场需求端的收缩压力。
转向东南亚市场寻求结构突围
面对困境,阿根廷正加速调整出口策略。行业协会透露,该国计划将带骨牛肉出口比例从 2024 年的 15% 提升至 30%,重点开拓泰国、越南等东南亚市场。这些地区对带骨肉类的需求旺盛,且价格敏感度低于中国市场。阿根廷肉类出口商协会(CICCRA)已与印尼零售商签署试订单,首批 500 吨安格斯带骨牛肉将于 6 月抵港。
此外,阿根廷政府正推动与 Mercosur(南方共同市场)国家的关税同盟谈判,试图通过区域贸易协定降低物流成本。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研究院指出,若与巴西达成通关便利化协议,牛肉出口成本可降低 12%-15%。
通胀与产业链重构
尽管短期转向东南亚有望缓解压力,但阿根廷牛肉产业的深层问题仍需解决。经济部数据显示,2025 年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成本以美元计算上涨 45%,导致其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较巴西、澳大利亚低 10%-15%。牧场主协会呼吁政府推出专项补贴,以稳定母牛存栏量并恢复饲料供应链。
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仍难以替代。业内人士指出,阿根廷需通过有机认证(目前仅 12% 的牧场获得认证)和冷链升级,重新抢占中国高端牛肉市场。2024 年其对华出口的大理石纹牛肉占比仅 7%,而澳大利亚同类产品占比达 35%,结构优化空间显著。
当前,全球牛肉市场正经历供需重构,阿根廷能否在保住传统市场的同时打开新空间,将取决于其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效率与产业转型速度。